妥瑞兒愛眨眼 行為治療可緩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華是小學五年級的男生,在國小3、4年級時開始出現眨眼、做鬼臉的怪表情,過了一年變成會搖頭、抖動身體,接下來更出現清喉嚨的重複聲音。在小華生活壓力大時症狀變得更明顯,讓他上課不能專心,也先後被不同老師誤以為是故意搗蛋而被處罰。住家附近的小兒科醫師說這是妥瑞氏症,建議吃藥控制,但小華很怕吃藥,經過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醫師介紹轉至心智科做行為治療。在經過8次的反向行為治療介入後,症狀大幅改善,人變得有自信不再怕被人笑。

1/3患者症狀持續到成人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王明鈺醫師指出,通常在妥瑞氏症在5~6歲初發,10~12歲症狀呈現較為嚴重,往往會由眨眼睛,慢慢會出現其他臉部或身體的抽動,而動作抽動出現約兩年後再發展出聲音抽動。青春期後有約1/3的妥瑞兒抽動症狀會自然消失,另外1/3的人症狀會逐漸緩解,剩餘1/3的患者症狀會持續到成人。

頻繁抽動就需要治療

一般而言,症狀如果干擾不嚴重,可以不用理會。但是許多患者因為不自主的動作引人側目,甚至被模仿、嘲笑、排斥或被誤解。頻繁的抽動也讓患者疲憊、不舒服甚至受傷或無法專注完成任務,這時就需要進行治療。

習慣反向訓練治療妥瑞氏症

目前妥瑞氏症的治療上,通常是選擇藥物治療法。不過,王明鈺醫師表示,國外早有研究發現,行為治療能達到不錯效果。習慣反向訓練是目前常使用在妥瑞氏症的行為治療法,透過:(1)認知訓練:先讓患者練習覺察到自己在抽動前的前兆;(2)對抗反應訓練:教導當「前兆性的衝動」出現時,要做出一個與抽動相反或較不會引起注意的動作,取代抽動產生,使身體得到相同的緩解感受。

爸媽和老師多給予鼓勵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教導對抗反應的練習技巧,希望透過對抗反應行為使得抽動症狀逐漸消失,因此在治療室以外的時間,父母與老師提供的社會支持就很重要了。王明鈺醫師表示,當個案開始抽動時,父母應該提醒他多做對抗反應練習,而不是說「別再動了」,而當孩子成功覺察並使用對抗反應取代抽動時,父母應給予鼓勵,增加正向感受,提高繼續練習的動機,這樣的治療成效並不亞於藥物治療,是病患的一項福音。

Let's block ads! (Why?)



via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mdiaxy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