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婚立法的重大社會議題似乎有了變數。立法院在上個會期通過了初審,贊成同婚的一方似乎略占優勢;而近日蔡總統在分別約見挺同、反同代表後,認為歧見甚多,讓同婚立法一事有了變局;更令人驚訝的是某同志廣播節目的主持人在見過總統之後透露,蔡總統「面對著我說:你這一生不一定等得到同志婚姻」引發爭議,在總統府澄清後,又在臉書發表道歉文,更讓此事峰迴路轉,挺同方的氣勢也受到挫折。
這段時間以來雙方在不同平台上表達意見,尋求更多的支持者,甚至動用比總統選舉造勢活動還要來得大的群眾力量互別苗頭,而雙方的氣勢也互有消長;此過程在筆者看來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有興趣在管理領域的研究者有所學習。
我們觀察關係此議題的各項社會活動,針對幾個面向來討論雙方的作法,並以策略觀點分析,會得到許多有意思的現象。在談策略之前,首先要先釐清的是:從過程來看,雙方都不像是由單一組織來發動所有活動,是各自支持者的互動過程我們嘗試從過程中找出其脈絡,並分析其策略。再者策略沒有絕對優劣、對錯,必須放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來討論。最後是雙方支持者所抱持的核心價值,已決定了此過程的主要活動及其策略,而所有的活動就在看似「零和」勝負之中尋求多數人可以接受的結果◦雖然時空條件無法重來,各項社會活動有其特殊性,但從博弈的角度來看,我們是不是可從中學習到經驗,以為後者之師。
在同婚平權的過程中,挺同與反同雙方似乎勢均力敵,而身為主要關係人的同性戀者並沒有站上第一線,在多數時間反倒像是個少數的旁觀者。挺同者把同婚議題當成人權議題,視婚姻為基本人權;反同立場則意圖把「同婚」與「多元成家」相鏈結,讓更多人對「多元成家」感到的不舒服轉而反對「同婚」。反同似乎較有組織。年紀越長者反同的比率越高;一般民眾對待同性戀人是站在同情的立場並友善對待,就有如臺北市長柯文哲所說: 「看同性接吻不舒服,但人家喜歡干你屁事?」;但對是否一定要同婚立法則有分岐的看法◦勝負則是取決於立法成功與否,立法與否端看民意走向及執政者的意志。
釐清對手及選擇戰場
反同者在爭取認同時,策略上應該是策動原不表態者表態反同婚,進而影響原挺同者的倒戈;而打擊同性戀者只會引來更多同情。挺同者以年青族群居多,是網路的使用者,邏輯性強,論理可影響其態度。反觀若以一些似是而非的口號,反而容易如豬隊友般的壞事。反同者若能在對方的場域(網路平台)中建立戰線,打一場有邏輯性的輿論戰,應有不錯的收獲。然而如前所述,反同者意圖把「同婚」與「多元成家」相結合,使用挺同者認為的情緒性、自私性(如:叫我如何教小孩)、誤導性(如:爸爸、媽媽的稱謂會消失)的說詞,自然輕易被挺同者打臉,激不起原先不表態者的認同,反而讓人以為反同者的不理性、無同理心,更使中立者往支持同婚立場挪移,凝聚出更大的力量。
至於反同者的優勢戰場何在?催出隱性支持者又該如何?把支持者帶上街頭,是年紀大者較熟悉且易凝聚的場域,也確實會對執政者及政治人物產生極大壓力,但需注意聲勢要有把握(量少適得其反)、訴求明確且容易獲取支持(邏輯性不強反遭譏笑、又不是同溫層相互取暖)、和平理性(別增加同情者的支持票)、小心對手的反擊抵消效果(也把支持者帶上街頭)及容易成為成敗關鍵戰役,故要謹慎為之◦結果是發生毆打事件,減弱了其正當性;反之,若訴求同理心、合乎邏輯地論述其核心價值,應更加容易爭取認同,因為對手是訴求平權價值的支持者,而非同性戀者◦再則,挺同方在數日後也將群眾拉上街頭,將反同的聲勢壓了下去。經此挫折,反同團體則另闢戰場發揮其組織力量,以其政治影響力直接遊說政治人物(不在網路平台論說其核心價值),確實改變了頹勢並達到以拖待變的目的;而挺同方的組織力量似乎遜色些,在同婚立法的道路上仍須努力去開闢新優勢。如何在己方的優勢戰場攫取最大戰果,在對手的領域裡攻城掠地,是決定此戰役的成敗。
故事行銷
在挺同中不乏是舉著高道德標準的人權維護者,這是不易動搖的族群;然有更多的人是對過去同性戀者遭遇到的岐視及不幸結果感到同情,轉而支持同婚。網路上又可輕易取得一些悲劇收場的同性戀故事,更加推波助瀾支持同婚的聲勢;而反同者卻是缺乏有助行銷其核心價值的真實故事。說個感動人心的故事,在行銷策略上是常用的手法且有其特殊的加值效果,特別是針對目標族群的特定故事,絕對比單純花大錢買廣告來的經濟且有效◦若沒有感動的故事只能挨打?那也未必◦對於對方訴求同情的故事,反同方也投予同情,是可以減低其效果,但切記「貓哭耗子」反生厭惡,所以手法必須細緻◦事實上,反同方若可多關注此事,並建立良性的空間討論,不是只為消耗對手的優勢,這才能拉近彼此的歧見,也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在「動之以情」的層面上,似乎有努力空間。
多問為什麼
其實許多挺同者對於同婚訴求是要以法律保障哪些權利並不清楚,對立法細節更是不甚了解,憑藉的是「平權」的道德標準;若可以藉由雙方相互深入提問,才能心平氣和化解疑慮,進而爭取對手的支持。反同方還有機會跳過挺同支持者,請出主要關係人(同性戀人)直接回答問題,打一場有明確對手的仗。
提問很難嗎?隨手拾來都可以找到許多題目,例如:為什麼要修改民法?是現行的法規中沒有保障到同性戀者的那些權力?立法可以解決同性戀者被岐視嗎?立法後那些悲劇就不會再發生嗎?同婚立法解決那些問題?又造成那些問題?透過理性提問與討論,化解收雙方岐見,至少減少彼此不安,博得理性的美名,或許還可以轉而爭取到對方支持者的倒戈◦更有甚者,試著以對方立場代為尋求解決問題的現行法規條文,說服挺同者不必再令新法,如此一來即使無法說服當事者(同性戀),也可減少因同情而挺同者。因為,在「同情」與「支持」同婚之間是有不同的支持率,協助挺同者認清自己是因同情還是因平權的核心價值才支持同婚,這是個可行但沒有被注意到的策略。反同者若能有效的幫助同性戀者解決目前處境,更是解決己方的問題 ◦無法「說之以理」實在可惜◦
確保戰果
有在玩「寶可夢」(Pokemon GO)遊戲的人很清楚的知道,在佔領每一個道館)後可以選擇直接領十個金幣,或等佔領多個後再一起領數倍於十的金幣,但後者的風險是已經佔領的道館可能會被其他對手攻下而失去該道館的十個金幣,所以領取金幣(確保戰果)的時機就很重要;在「同婚」的議題上,也是如此。在挺同聲勢佔上風時,有人曾提出「立專法」以取代「修民法」的折衷辦法以減少爭議,然不被多數挺同者所接受;而在反同團體發揮其組織力量的優勢,進而逆勢扭轉後,「修民法」(領數倍於十的金幣)似乎被推遲了,「立專法」(十個金幣)的建議更不再被提起。
挺同所抱持的核心價值是平權,既然是平等擁有婚姻權,當然不能接受「立專法」的另眼相待,策略上是乘勝追擊、一步到位的「修民法」,這也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核心價值決定了其策略,無所謂對錯、優劣。然而,若能先確保得到十個金幣(立專法),等待時間多領幾次,還是有機會得到理想的金幣數目,不是嗎?退一步來說,「立專法」可以為政治人物留個下台階,解決目前的重大歧見;也讓大眾有足夠的時間來觀察同婚後對社會的影響,釐清「同婚」與「多元成家」之間的差異,解除反同者的疑慮;更可為下一場戰役(修民法)储備更多的資源及支持者。
當然以事後來論成敗有失偏頗,但同婚議題仍是進行式,藉由檢視其過程來修正雙方互動模式,已達最終的合諧結局,是本文最衷心的期盼。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生
相關報導●
「別拿同性伴侶法裝平權」 婦女新知籲蔡英文兌現婚姻平權承諾●
牧師趙曉音遭反同陣營批為「奸細」四叉貓:神啊~我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