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臺灣真要錯過「一帶一路」商機?

「一帶一路」已經連續4年成為「兩會」熱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6次提及,體現了大陸推進這一戰略的決心。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依然維持「世界經濟引擎」地位,這其中「一帶一路」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僅去年一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就達到了6.3兆元人民幣,創造的就業崗位和帶動的社會效益相當可觀。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強調,「『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但更是世界的。」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大勢所趨,臺灣又豈能置身於國際貿易體系之外?隨著川普成為美國總統,臺灣心心念念的TPP成為鏡花水月,亞太周邊國家和地區都在尋找新的區域合作商機。而大陸憑藉經濟優勢和與歐亞大陸的各領域聯繫,利用「一帶一路」來撬動全球經濟發展,無疑為全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開出了良方。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臺灣參與「一帶一路」必將是大陸所樂見的。如果說上個世紀末,廣大台商得益於大陸改革開放,獲得了一次快速成長的良機的話,「一帶一路」完全有機會成為臺灣擺脫經濟困境、台商實現轉型發展的又一個重大契機。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美聯社)

從臺灣自身發展來說,借力「一帶一路」的優勢自不必多說,區位上臨近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與福建自貿區一水之隔,在科技、經貿、服務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有臺灣企業家建議,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可以採取「大陸資金+臺灣技術」「大陸製造+臺灣服務」「大陸裝備+臺灣人才」等方式,更有很多台商朋友已經先落一子、先行一步,早早嘗到了「一帶一路」的甜頭。例如廣西崇左市台商會長、昆侖集團董事總經理黃薇彤,開始只做海關監管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靠收取服務費賺取利潤。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搶抓機遇與大陸企業合作進行邊境貿易,逐步形成了邊境經濟產業鏈。

「一帶一路」戰略能否帶臺灣經濟上路?答案是肯定的。去年臺灣經濟成長率能夠保一,主要原因在於第四季度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升溫,增長率達18%。但臺灣方面對「一帶一路」戰略似乎並不上心,甚至心存芥蒂。尤其是綠營人士,認為只要是大陸主導的,都應高聲反對。民進黨政府上臺後又力推「新南向政策」,想「減低對大陸經貿依賴」的意圖十分明顯,對於「一帶一路」這塊大蛋糕,自然也是「政治過敏」。再加上兩岸各項談判協商因綠政府不承認「一中原則」而擱淺,致使官方越來越難以為台商爭取貿易和投資條件。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

如今川普上臺,美國退出TPP,宣告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抬頭,這讓蔡政府「依美圖而存」的戰略突然失去了對接點,陷入「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尷尬境地。這種出於政治訴求制定的經濟政策,最終買單的還是臺灣人民。台企「南下」不願,「西進」不能,不少人憂心,「臺灣正在一步步錯過『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

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只能敬陪末座。究其原因,經濟被政治綁架是主因之一。李登輝的「南向政策」因東亞金融風暴和大陸經濟崛起而宣告失敗,反而是「西進」的台商打下了兩岸經濟發展的基礎。蔡政府即便將「南向政策」賦予「新意」,也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新南向」繞不開「一帶一路」的海外擴展路線,大陸憑藉與東盟的自貿協定已經先手制定貿易規則,陸企也已佔據先機。臺灣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額外租稅優惠,改寫大陸主導的規則可謂難上加難。

正如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所說,「一帶一路」是促進臺灣經濟擺脫長期低迷狀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一個最好的、最大的機遇。當此之際,臺灣應該作何選擇,並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作者為大陸媒體人,特約撰述)


相關報導
兩會觀察》專訪葉克冬:不要用「國民待遇」,而是徹底落實兩岸人民「同等待遇」
兩會觀察》得青年者得天下!大陸對台新思路:政策利多轉向年輕世代

Let's block ads! (Why?)



via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lPaC8N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