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對抗 航空業嘆:是否回到「白手套」模式

網頁上要把台灣列在那一個國家項下,再度於航空界掀起一陣波瀾。老一輩航空界人士感嘆,是否又要回到1970年代航空公司成立子公司當「白手套」的模式運作。

航空界人士指出,兩岸對抗的年代,歷經斷交、斷航衝擊,國籍的中華航空公司背負了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無法飛出去。後來華航把標誌改為「紅梅揚姿」,另成立子公司華信航空,使用「海東青」標誌,才逐步開拓具有競爭力的航線,在國際航空運輸上占有一席之地。

當時最津津樂道的航線非日本東京莫屬,為了不發生兩岸飛機「王見王」的後果,台日刻意安排陸籍航空公司飛成田機場,華航只能飛羽田機場。沒想到羽田機場鄰近東京鬧區,不僅國籍旅客愛搭,連日本籍旅客都愛坐華航班機,意外讓羽田航線成為華航的金雞母,直到羽田機場擴建完成,開放多家航空公司飛航,這條航線華航才出現競爭對手。

日籍航空公司為了飛航台灣,也想出成立子公司當「白手套」的方式解套。日本航空於1976年成立了日本亞細亞航空公司,簡稱日亞航,英文縮寫「JAA」,與母公司的「JAL」區隔。同樣模式全日空也套用,成立了子公司日空航空,英文縮寫「ANK」,與母公司全日空的「ANA」區隔。

據指出,不僅日籍航空公司成立子公司因應,歐洲航空公司也如法泡製。例如目前唯二飛航台灣的荷蘭航空、法國航空,先前都成立過「荷蘭亞洲航空」、「法國亞洲航空」飛航桃園,已經停飛的英國亞洲航空、瑞士亞洲航空也是「白手套」模式下的產物。

這些「白手套」模式產生的航空公司,在兩岸和平交流的模式下逐漸退出航空市場,回歸母公司經營,這次紛擾首當其衝的日航與全日空,子公司日亞航與日空航空的飛機已不復見。至於國籍的華信航空,成功轉型成區域航空公司,仍舊揹著「海東青」塗裝,在區域航線上闖出一片天。

航空界人士認為,目前兩岸似乎又有回到對抗模式的跡象,航空公司對於政府發起抵制作為不便評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對抗情勢升高,航空公司是否又要重回成立子公司,採取「白手套」模式運作?

Let's block ads! (Why?)



via 旅遊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JOI0Zn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