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泰姬瑪哈陵「敷臉」,重現皎潔原貌

作者:Kai Schultz/呂玉嬋節譯

為了讓泰姬瑪哈陵恢復潔白的模樣,印度考古調查協會煞費了苦心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歷經數百年的風霜洗禮後,泰姬瑪哈陵近年開始接受「泥漿敷面美白」。

泰姬瑪哈陵位於印度北方的阿格拉,建於十七世紀,是蒙兀兒帝國皇帝沙賈漢(Shah Jahan)紀念愛妻所修築的陵寢。

過去雨季所帶來的充沛雨量,足以將外牆積落的塵土洗滌乾淨,但近幾十年來污染加劇,泰姬瑪哈陵有多處白色大理石表面已經泛黃、發黑。

此外,泰姬瑪哈陵後方的亞穆納河同樣飽受污染之苦,污水與垃圾吸引了蚊蚋等小蟲,牠們交配飛行所分泌的綠色物質,往往就掉落在泰姬瑪哈陵的白牆上。

為了讓泰姬瑪哈陵恢復原本雪白的模樣,在印度考古調查協會的督導下,工人自二○一五年開始去除自十七世紀累積至今的塵垢與髒污。預計二○一九年完成。
但清潔古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三兩天就能完工。

印度考古調查協會堅持不使用化學藥劑,而是在外牆上塗抹一種可以吸附灰塵、油脂和動物分泌物的漂白土,靜置一段時間後再將黏土洗淨,外牆便可以恢復原本的面貌。
協會表示,他們利用漂白土清潔大理石表面已有數十年的經驗,這是他們迄今找到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泰姬瑪哈陵高七十多公尺,為了塗抹、刷洗漂白土,工人必須站在鷹架上。鷹架自然有損美麗的畫面,因此他們分階段清理尖塔,讓每年來訪的數百萬名遊客能找到恰當的取景角度,帶著美好的印象離去。

不過當他們開始清潔本是珍珠白的穹頂時,大問題出現了。他們清潔尖塔時,使用了金屬鷹架,但這種鷹架太重也太堅硬,無法繞著穹頂搭建。最後,他們使用一九四○年代修復工程所使用的竹棚。

也許是因為鷹架礙眼的關係,近幾年泰姬瑪哈陵的遊客數量的確有下滑的趨勢,但參訪人潮仍舊十分洶湧。為了保護古蹟,印度考古調查協會不得不提議將每日訪客人數限制在四萬人以內,而且每位訪客參觀時間不得超過三小時。

老牌旅遊指南《Fodor's Travel Guide》建議,在穹頂清潔完成前不要前往泰姬瑪哈陵,不過阿格拉的導遊沙姆蘇丁‧汗則一點也不擔心,他相信世界各地的遊客還是會在天亮前趕來,欣賞沐浴在金色曙光中的泰姬瑪哈陵,泰姬瑪哈陵的風采絕不會因為幾根支架而黯然失色。

Let's block ads! (Why?)



via 旅遊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LBkuLp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