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光產業的核心問題,不是太貴而是「太便宜」

作者:高洺塗(中華民國旅遊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政策顧問)

近期媒體頻頻報導墾丁觀光有多麼慘淡,就連熱炒店滷味都被拿出來探討,台灣觀光景點因物價過高、缺乏特色等因素,飽受國人批評,究竟台灣的觀光出了什麼問題?跟國外比起來又有什麼差別?

個人以為,台灣國內旅遊市場之所以越趨蕭條,問題出在大部分國旅業者,都走便宜、殺到血流成河的價格戰老套路,問題在「賣得太便宜」而不是價格太貴,現況就是惡性循環下的必然結果。

住宿費貴否,只是沒做功課與比較心態
國人喜歡出國旅行勝過國內旅遊,風景區周邊觀光飯店住宿價格居高不下是主因之一。根據觀光局統計,2017年台灣國際及一般觀光飯店,平均房價3,777元,若單純只計算風景區,平均房價高達5,338元。同期相比看來是較2016年3,838元與風景區5,499元稍低,不過要在景區觀光飯店住宿仍屬居高。

觀光局所統計的平均房價已然夠高,然而實際價格更高。舉高雄圓山大飯店官網最優惠價格要2,900元以上,但觀光局統計其平均價格為2,019元。原因是觀光局的平均房價扣除了稅外淨額跟餐費,因此比實際銷售價格低。

如果說這樣就喻為房價高,那更別提2014年馬來西亞觀光客,在西門町的水果攤,挑了兩顆拳頭大的芭樂老闆開價690元;2015年士林夜市水果攤被爆料兩名馬來西亞旅客向店家買了一小袋水果,竟要價1,250元了;今年初台北市士林夜市水果攤坑殺韓籍旅客,七包現切水果竟要價1500元,如果這案例只坑外國觀光客錢則已,但去年12月懇丁夜市也爆出國人買兩盤滷味,總價是1,845元。

總總不合乎常理現象雖只是個案,然而履上版面呈現負評,對台灣發展觀光旅遊形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確是不爭事實。近期報章媒體又論墾丁觀光慘淡。有消費貴,房價貴、就連熱炒店的青菜都拿出來批判,但筆者看這是屬反射性看法。今年以來,台灣國內旅遊市場之所以蕭條,問題出在長久以來,多半國旅業者都走便宜、旅展促銷老路,換句話說,賣太便宜而不是太貴。

2001年起實施週休二日、2003年起中華民國公務人員強制休假補助再度改以持用國民旅遊卡消費方式報銷,對國旅業者皆是利多。供需不平衡導致假日房價高漲5-7倍;平日打折促銷打到價崩。國旅市場的消費習性如此,當然會培養出眾多對價格敏感度極高的客人,這群人就算飯店以999元一泊二食促銷,他們仍然猶豫再三下不了手。當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如陸客縮減來台)總體消費信心轉弱,這批人便縮減旅遊支出,成為市場雪崩式下跌的主流。

一次性景點缺乏特色,國際宣傳又只有買廣告
台灣在歷史上歷經了葡、西、荷、日統治以及美援的影響,融合自有的原、閩、客及外省與新住民文化,不但保存了傳統中華文化,也不斷在創新。台灣觀光最大的資產與優勢是「台灣文化」建議政府與業界從文化面切入,包裝設計出不同主題遊行程,爭取深度旅遊及產值高、含金量的客層。這都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

台灣觀光景點一窩瘋模仿,浪費觀光資源與地方預算。實不足取。君不見台灣在短短三年內,已有80座「彩繪村」,13座「天空步道」,四座「玻璃教堂」這現象對發展台灣觀光景點可看性,絕對是種扼殺。

在國際宣傳上,交通部觀光局大多是找外國明星代言,買廣告,參加國際旅展等方式,筆者以為其效果有限,不妨以韓國的娛樂影視文化外銷為例,去吸引觀光客赴韓。泰國亦曾推動「世界廚房」,這是政府跨部會整合資源,向國際品牌行銷國家的成功案例。

也就是說,泰國建立了一套泰國菜的認證制度,有策略的拓展海外泰式餐廳,以具有獨特風味的泰式料理,讓外國人還沒到過泰國之前,就已經跟泰國有了味覺體驗的接觸,旅遊畫面於是產生在遊客腦海中,既能將國家形象行銷,也將該國食材、農產品推向全世界。我們要促進台灣觀光旅遊,其實應該多多透過流行美食、文化、音樂、等方式來發揮國際宣傳力道。

台灣觀光旅遊發展的核心問題
台灣觀光景點一窩瘋模仿,重覆性太高以外,受到地方民代選擇因素,而漠視區域過度開發與違法濫墾濫建問題更是嚴重。

以清境農場而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以最先進的光達數值地形判釋(LiDAR)調查後,公告清境農場有六成土地都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一旦發生強降雨或地震,極可能發生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外的地區,尤其是坡地範圍,不代表絕對安全無虞,只是未符合畫定準則。而清境農場89.83%的土地,坡度超過30%,依規定不可以開發成住宅區。

清境地區的民宿中,整棟都是違章建築者高達60家,甚至有五家未領有建築執照,18家未領有民宿登記證。其中核准經營客房數共454間,但實際經營客房數高達1,427間,約三分之二屬違規經營。然而遺憾的是南投縣府3月31日召開清境地區重大推動方向研討會,縣長林明溱認為若再禁限建,恐引發民怨,裁示將有條件解禁。

台灣四面環海,理應在解嚴後朝海洋生態、海邊遊憩發展,事實上「藍色公路」、「遊輪假期」絕對是可發展面向,然而碼頭設施、接駁服務等配套措施,因法令、因地方勢力而無法大刀闊斧劍及履及,令人百思不解。依照行政院2017年3月8日發布的觀光發展概況,2017年台灣觀光旅遊產業對我們台灣貢獻度為2.75%的GDP,難以置信的是,這麼簡單的邏輯,政府寧願四年花費4,200億來拼每年0.1%成長率的前瞻建設;而不願在2.75%GDP貢獻度的觀光旅遊環境多加著墨,著實令國人遺憾。

台灣觀光整體上存在著極大優勢,消費也不如想像中的貴;政府應整合性對觀光景點做出長期規劃,而非蓋一堆一次性的景點,並拓展主題式旅遊、深度旅遊市場,以「台灣文化」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主軸,未來台灣的觀光發展,才能值得展望。

看待觀光客來不來這件事,也不脫這個基調,台灣觀光政策最大的盲點就是太在意於KPI值;每年只在那一千萬人次旅台數量上營造話題;一當陸客縮量,轉個彎到東南亞招攬客人,便面臨拉來客人「含金量」不高的問題。

為何來台觀光客老是那批含金量不高的客人,問題還是出在自己。因為我們老愛拿夜市文化做為國際觀光宣傳賣點,正好投其所好的招攬到那群想玩又想省錢的觀光客。想提醒觀光主管機關與觀光產業的是,若不願投資品牌競爭力,爭取懂得花錢的客人,依舊困在價格戰,玩最便宜、走老路的觀光服務業思維,只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淖中,創造不出台灣觀光旅遊新格局。

延伸閱讀

馬祖離島風物詩:八八坑道與「枕戈待旦」牌樓
" data-reactid="20">■  馬祖離島風物詩:八八坑道與「枕戈待旦」牌樓

Let's block ads! (Why?)



via 旅遊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JY4nXU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