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有錢能使鬼推磨 市場才是王道

中國時報【黃如萍】

全日空及日航在大陸壓力下更改台灣名稱,其實日本航空公司已經不是第一次因政治壓力而被迫調整對台民航政策! Money Talks!政府要對外國航空業者硬起來,要先看自己有多少籌碼。

台日在1972年9月9日斷交,1974年4月20日台日斷航,但是台日航線堪稱「黃金航道」,日航因此每年損失近百億日圓(折合新台幣約30多億元),為了爭取復航,又不想得罪大陸,因此另成立子公司「日本亞細亞航空」,經台日諮商後,在1975年8月10日才得以復航。

日亞航專營台灣航線,且所有飛機的刊物、逃生手冊等,除標準的英、日文外,都特別印製繁體中文,還招募台灣籍空服人員,提供台灣旅客服務,台日航線市場蒸蒸日上,至去年台日航線旅客量超過645萬。

有了日亞航的例子,因政治因素而未能開航的外籍航空公司開始仿效,1993年起,英亞航、瑞亞航、澳亞航、荷亞航、法亞航等公司紛紛設立,開航台北航線,連早已成立亞航子公司的德國航空,也調派出專營包機的子公司德鷹航空開航台北,台灣天空國際化,不僅讓國人出國更方便,各國觀光辦事處也如雨後春筍般進駐台灣。

各國開辦台灣航線,看中的是台灣的旅遊市場。當時,台灣經濟正好,出國觀光旅次每年以上百萬人次成長,而大陸市場則尚未完全開放,但現在大陸經濟已不可同日而語,去年大陸出國旅次就達到1億3000萬,台灣去年出境旅次卻只有1565萬人次,航空市場差異已然可見,各國駐台觀光代表處亦遷往大陸。

這次因兩岸政治情勢關係,許多國家航空公司將台灣民航在網路上的標註改為「中國台灣」,引起我政府不滿,國安會祕書長李大維甚至鼓勵民眾拒搭,這種作法,只會逼迫外籍航空公司在大陸和台灣的航線中做選擇,即使如官員所言,國人拒搭外籍航空,致使他們的搭載率降低,但趨勢發展下去,在市場經濟的考量下,外籍航空必將減少或取消台灣航線,形成鎖國,倒楣的還是台灣經濟與國人。

兩岸經濟情勢已經和30年前完全不同,外國民航業者不可能再為了台灣航線而設立子公司。政府爭民航正名,還不如提升國內的經濟實力。

Let's block ads! (Why?)



via 旅遊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tmnh45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