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智淵觀點》開源與改變體質才是台灣觀光晉升的關鍵

邱智淵觀點》開源與改變體質才是台灣觀光晉升的關鍵

新頭殼newtalk

交通部日前公告實施減免遊樂業及旅館業房屋稅、地價稅,第一次五年,最長減免十年,評鑑優等以上的觀光遊樂業,或星級的觀光旅館業或旅館業適用,減免幅度由地方政府決定,該標準即起生效,估計至少會有五百家業者受惠。中客不來、日韓觀光客下滑,造成觀光人數下滑,加上近年來地方政府陸續調漲地價稅、房屋稅,觀光產業相關業者雪上加霜,逼得政府不得不祭出稅賦減免以回應人民的需求。這些優惠措施雖能稍解業者之痛,但是終究流於杯水車薪,治標未治本,如果情形繼續惡化,政府還打算怎麼作?

 頭痛醫頭

交通部的頭痛醫頭的做法,就可看出相關單位對於台灣的重要產業-觀光業並不用心,也缺乏通盤的思考。首先,政府不是一直自豪陸客不來,來台觀光人數並沒有減少,因為有大量的東南亞旅客"急速"的來台灣旅遊,填補了陸客不來的差距? 既然觀光客繼續成長,怎麼會有不景氣,需要補助的情形?真相恐怕是觀光客減少了,觀光收入更是大幅減少所致,造成許多的業者與店家收入減少,虧損連連所致。

其次,政府的減免範圍與對象有很大的限制,試問非星級的住宿業者,餐廳食堂,交通運輸、旅行業及消費零售業者等等為什麼不能同樣得到優惠與減免?難道觀光客來不來跟他們沒關係嗎?如果不是,觀光局總該解釋解釋為何獨厚部分業者?政府須知真正受到影響的是基層的餐飲娛樂業與住宿業者,而非具有固定外國高端客層的星級旅店。

首要在開源

 這種觀光"慘業"於去年下半就已經發生了,具有消費能力的陸客大量減少已經開始造成了部分業者的壓力。交通部雖然有努力在宣傳,希望降低陸客減少對於台灣的衝擊;但是政府完全把主力放在了收入本來不高的東南亞國家,尤其無厘頭的開放越南、菲律賓地遊客來台,據我所知很多做東南亞的業者都是倒貼的。

相反的,日韓遊客人數今年也開始下跌,消費能力也喋喋不休,有高端消費能力的歐美澳旅客,政府則無力也無心開拓,造成來台歐美遊客沒有成長,很多擔任華語導遊的朋友現在沒有團接,擔任外語的導遊則是接不到團,這些擔當台灣國民外交的隱形失業人口政府有在乎他們嗎?

提升觀光內涵

除了有消費能力的來台觀光人數沒有提升外,我們的觀光景點的內涵不足,景點的觀賞性不夠完整,由於感動度不足,讓來過台灣的遊客大部分對於再度訪問台灣動力不足。就以台灣第一景點日月潭為例吧,日月潭有多少足以抓住遊客的感動點?莫說纜車常空無一人,遊艇乏人問津外,還有甚麼特色亮點嗎?飲食也沒有當地特色或原住民食材的特殊處,反而多為漢人飲食與速食食物所取代,再者當地的紀念物品也不見強烈的原住民根源,這樣沒有特色的觀光產業怎麼會讓遊客有多少感動,從而有舊地重遊的意願呢。

反觀日本的觀光景點區如京都奈良、箱根、伊豆半島及北海道等等,都是充滿濃厚的地方特色,有著讓人捨不得離開地的情緒,並一再的熱烈盼望再度重遊者,加上充滿鄉土與地方特色的飲食更成為吸引台灣人愛前往日本,甚至大量日本各式業者來台淘金的根本。很可惜即使長年以來專家們積極呼籲,台灣政府對於改善基礎設施與強化地方觀光特色始終沒有花很大的心力,導致能夠吸引觀光客的地點除了故宮,淡水,水金九等等屈指可數的地點,其他多還要靠國內旅遊撐腰。政府的不用心與業者的短視近利導致國的景點雷同性極高:看廟,夜市與老街成為台灣觀光的主要景點,結果沒人懂得這些廟是甚麼?夜市與老街的東西重複性常超過百分之七十,請問哪裡沒有臭豆腐?哪裡沒有烤玉米,烤香腸?哪裡沒有炸雞排?這樣有誰會繼續來參觀拜訪呢?

加快改革腳步

與鄰近國家相比,觀光業淒淒慘慘的國家就只有台灣,根本原因就在於旅客減少了,所以政府應該趕快找到與大陸互動的模式,讓中客可以再度來台。其次,政府應該全力增加對先進國家的宣傳,因為這些歐美日韓人士有較強的消費意願,否則只是徒增人數,對觀光產業實質收益幫助不大。

其次,政府要加緊進行觀光產業體質的提升,讓觀光台灣成為外國人願意一再進行的活動,這樣光發展才有長遠的機會。盼政府加油!

Let's block ads! (Why?)



via 旅遊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yDasnX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