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中國國台辨主任張志軍6日參加中國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全體會議受訪時強硬指出,「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這樣的統一方式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台灣不具名決策官員立即隔空回嗆,這是對台灣出言恐嚇,充滿惡意,兩岸關係至今沒有起色,是張志軍從中作梗。雙方「你一言、我一語」的政治互槓場景,宣告一齣政治大戲的上演,掀起台灣與中國的政治波瀾。
從整體面來觀察,未來兩岸關係是否能從「冷和平」進一步升溫到「熱對抗」,「十九大」是短期觀察指標,但兩岸真正決戰點應該是在2018九合一選舉,民進黨與國民黨政治實力消長牽動兩岸互動,美國因素更是重要變數。
每年春天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全國政協)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是外界解讀兩岸政策與關係發展的重要觀察指標,同時也是中國新政策出台的重要平台。總理李克強在2017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GDP增長目標6.5%左右、通澎3%、新增就業人口1100萬人以上等內部事務,這個數字說明,中國經濟成長動能呈現疲態。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強第一次公開點名「港獨沒有出路」,要「嚴格依照憲法與基本法辦事,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這是北京對今年舉行的香港特首選舉,不容外部勢力插手的政治宣誓,進一步定性「港獨」與台獨、藏獨、疆獨列為同一等級,香港情勢越來越嚴峻。熟悉兩岸人士表示,近來民進黨政治人物、親綠營學者專家或聲援香港民主派的民間團體已無法獲得港簽進入香港,中國對香港開始實施堅壁清野措施。
對北京而言,香港議題是「兩會」的重中之重,台灣議題只是維持硬基調。然而,張志軍的「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說法,卻掀起兩岸公開叫陣交鋒,光芒似乎掩蓋中方想向香港傳達「港獨沒有出路」的訊號。
熟悉兩岸事務人士坦言,「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呈現中方對台系統或任何官方組織採取「寧左勿右」的思維。張志軍的說法不是個人意見,因為中國的政治運作模式不太可能有個人意見,此乃中國對台最高決策7人小組的共同決議。中央(習近平)扮白臉,事務性主管機關負責人張志軍扮黑臉。
台灣決策官員直接把張志軍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加以區隔,直指張志軍是兩岸關係未見起色的作梗人,這個動作惹惱北京,中方陸續有不具名決策官員與學者專家跳出來叫陣,升高兩岸緊張關係與敏感神經。
為何向來謹言慎行的蔡英文政府決策官員會透過媒體向中國嗆聲,有人解讀,這是精心設計的兩手策略,目的是以戰逼和,希望壓抑中國對台鷹派聲浪,讓兩岸基調回到和平的路。也有專家認為,張志軍失勢已成定局,下台也是早晚的問題,北京方面因為內部權力競逐,早有人「打張」,台灣只是補一拳,也在提醒並警告北京,不要動不動就出言恫嚇台灣。
不容諱言地,蔡英文在2016總統大選競選期間、520上台就職演說至今,除了大是大非的「九二共識」絕不承認,也無法吞下肚之外,處理兩岸政策與兩岸關係一直謹小慎微,希望透過不斷釋放善意來累積雙方的信任。但是,北京對蔡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耿耿於懷,有關228事件、課綱等議題都視為「去中國化」,北京對台灣尋求獨立的焦慮感急遽上升。
這股台獨集體焦慮感,可以從總理李克強談話看出端倪。去年李克強未提及「一個中國原則」,今年則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楚,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也加強語調「絶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政協開幕式不再提「兩岸一家親」這種較為柔性的口號,而是事後補充「兩岸一家親」。種種跡象顯示,北京對反台獨的力度、強度與頻率不斷升高強化。在如此的大環境下,不論中方領導人、事務層級官員對台採取「寧左勿右」是最安全的作法。然而,這樣的舉措對台灣而言,卻是適得其反,得不到民心。
民進黨新政府上台後,一直謹慎研判北京的任何舉動以及將來如何互動,期盼打破目前零互動的僵局。綠營內部有兩派不同看法,一派認為,現在國際情勢對台灣相當有利,美國、日本對台灣的安全議題與經濟發展更多支持,加上台灣不主動挑釁,蔡英文有意在十九大召開前後(9月)端出兩岸友善的大菜,期盼重啟智庫交流與更多民間社會交流,讓兩岸關係漸漸回溫,這是黨內的主流看法。
另一派比較悲觀,從北京傳回諸多消息顯示,中方可能在忙完十九大之後,會對蔡政府遲遲不回應一中與九二共識的問題,祭出嚴懲,希望蔡政府加快制定「非九二共識」卻能讓民共交流的政治基礎,這一派在綠營內部聲音小,沒有決策權與發言權。儘管研判不盡相同,兩派大多認為,北京會持續對民進黨政府採取施壓的強硬態度,短期內不會改變。
外界多認為,十九大之後,中方對台政策將明朗化,熟悉兩岸事務專家認為,觀察中國對台新政策必須考量台灣內部的政治發展,尤其是國民黨的前景發展。例如:如火如茶進行的國民黨主席選舉、2018年六都市長、縣市長等九合一選舉,兩岸的決戰點應該在2018的九合一選舉。
如果,國民黨新主席能帶領國民黨免於滅黨的命運,能在2018九合一選舉中止住崩跌的命運,國民黨可以制衡民進黨,甚至將來有可能重新變成執政黨,那麼中國政府對民進黨政府的強硬態度將會持續,這一點沒有疑慮。但是,如果國民黨還是一蹶不振,中長期內,民進黨維持穩定的執政地位,那麼北京政府也要考慮,兩岸政府不互動的後果與民心向背的問題。國、民兩黨的政治實力,也會牽動中國對台政策。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變數則是美國。美國總統川普相較於歐巴馬時代,對中國採取較強硬的態度,美國在亞洲的戰略與兩岸互動息息相關,台灣的戰略價值在美國的實力天秤上有多少份量,台灣只是棋子?還是成為價值的盟邦? 要看川普的態度。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