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陳碧芬╱專題報導】 旅遊觀光業素有無煙囪工業美名,興旺企業、創造就業機會,同步讓世界認識一個地方,驅動地域文化的進步。匯萃中西文化的香港,地理位處泛珠三角生活圈中心點。獨特的歷史履歷,現代的城市風光,高度發達及便捷的交通網路,精采不息的活動與體驗,讓旅遊業可以撐起香港經濟的一片天。 根據統計,2017年來自世界各國抵港訪客接近5,850萬人次,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超過新台幣1兆元,旅遊觀光帶給香港無窮的經濟資源。世界旅遊暨觀光業協會(World Travel&Tourism Council)分析,香港舉凡與旅遊、觀光有關的行業,2017年創造新台幣約1萬7千億元,占香港整體GDP比約16.7%,預計2028年增長至18.9%,為香港創造超過62萬個就業機會。看到前景,旅遊業自然吸引到源源不絕投資,新的飯店、大型購物商城等硬件不斷落成。璀璨的維多利亞港映襯出的國際都市,伴隨著面積占75%仍保留自然景觀的郊外,勾勒出香港獨特的城市輪廓,也讓世界旅人每每驚豔於豐富多采的旅遊景觀。 「香港處於多種文化的交叉點,極力在朦朧中,呈現出自己的真實面目」,這是香港知名作家也斯(梁秉鈞)在小說《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裡,對香港的真摯體會,也是這個城市給予不少人的第一印象。但對很多遊客而言,香港是一個他們體驗動感活力的地方。 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旅遊局)以4個「DNA」,具體描述香港帶給旅人的觸動:Non Stop Intensity 停不了的熱度,Fascinating Contrast 迷人的對比,Compact Variety 緊湊而多元,Distinctly Trendy 絕對時尚,並聚焦為:Best of all, it's in Hong Kong(盡享•最香港)。 為了讓旅客可盡情享受最具香港特色的事物與體驗,香港旅遊局持續開發新穎旅遊議題,目的是留住更多過夜旅客。根據2017年統計,訪港過夜旅客已占總數的47.7%,酒店房間入住率持續上升達89%。 香港旅遊局台灣處長徐維妮表示,訪港外地旅客的五大來源,2017年的排名分別為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美國、澳門,不同來源旅客對旅遊的期待不一樣,卻似乎在香港找到交集。其中,台灣旅客人次全年累計超過200萬,21至45歲年輕及白領客群占近七成,其中67%以度假為目的,過夜旅客亦占整體台灣訪港旅客的43%。「今年以來的最新數據,台灣訪港人數持續上升,還有四成台灣旅客曾4度到香港過夜度假!」。繼有近6成台灣旅客為女性的特色,台灣的家庭客群也持續增加,多數集中在暑假以及連休假期,占整體台灣旅客比重已達15%。 Visa組織公關總監Kaman Ho亦從《全球旅遊意向調查(台灣地區調查報告)》分析,台灣人最想╱最常旅遊的國家或地區,香港排名第二,而不同年齡、各式身分族群,如千禧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單獨旅行者、出差旅行者的台灣人旅遊意向,香港均列前茅,僅次於日本。 「我們不停思考創新議題,並讓香港旅遊業走向高品質」,徐維妮指出,香港旅遊局與民間業者共同協作,維持到港旅遊市場的信價比,如透過「優質旅遊服務」計劃挑選認可的商家及餐館。瑞銀財管部門零售市場研究團隊指出,現今的消費主流講究快捷體驗,香港正處於珠三角一日生活圈的中心點,大型商城、都市旅遊和美食能同時融合為套裝輕行程,吸引鄰近旅客一再重遊,細細品味香港生活日常。 Let's block ads! (Why?)
via 旅遊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Mq7Hk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