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距目標似近又遠的非核家園,能走完最後一哩路嗎?

3月11日,反核遊行再次登場;較之過去,少了激情、多了歡樂;雖然核電廠仍運作中,但台灣已明確走在非核家園路上。不過,非核家園最後一哩路,要靠經濟部才能補齊,否則可能功虧一簣。

從核四興建開始就糾纏台灣數十年的反核、擁核,一直難有結局;國民黨主政時代,固然基於經濟發展、電力供應等考量支持核電,即使民進黨阿扁曾執政8年,甚至曾宣布停建核四,但最後仍在壓力下復建。馬政府時期即使因發生日本福島事件,讓反核勢力再揚並擴大,但仍未放棄核電,核四雖封存但原有核電廠持續運作並尋求延後除役。

去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民進黨以全面廢核為核心的能源政策成為政府政策,運作中的核電廠不但決定不延役,部份機組甚至算是已「提前除役」,全面廢核儼然已是不歸路。不過,事實上反核團體的終極目標「非核家園」尚未完成,而現在是最接近成功的一刻,同時也是最接近失敗的一刻。

全面廢核要得到社會、民眾支持最重要又關鍵者在:不缺電、電價不能漲;電價漲不漲,還可以靠叫台電吸收虧損硬撐一段時間─就如扁朝時的油電凍漲,讓台電吸收千億虧損,但缺不缺電卻是一翻兩瞪眼。

去年因天氣提早變熱,從5月底開始,台灣就陷入缺電危機中,幾次備轉容量率降到2%的限電邊界,台電調度人員在急呼大家節電,政務委員張景森也在臉書上喊拉警報;甚至在盛暑已過的9月,猶出現限電危機。當時行政院一度釋出重啟核一停機的機組消息,但馬上被「罵回去」。

今年6月夏天來臨之後,限電風險仍在;核一廠1號機組依然停機,甚至已決定要提早除役;核二廠2號機又因跳機停機,也無望再加入發電;其它如台化彰化廠商的汽電共生供電已關廠停機、雲林麥寮電廠的許可亦仍懸而未決。此外,今年出口表現較去年佳,企業用電應高於去年。算算過去穩定供電、但今年卻不能供電的數量,情況最糟時可能少掉1成,今年夏天供電危機顯然高過去年,最後是否能順利通過考驗,就要看台電火力發電新機組是否能及時補上,還有大潭的緊急發電機組是否發揮功效而定了─即使如此,只要有機組意外跳脫,全台就可能必須限電。在反核遊行前一天,環保署撤銷彰化縣府的處分讓台化能復工,其中潛藏的訊息就是擔心缺電。

如果今年發生缺電導致限電,除了可以預期的工商界的反彈、批判外,一般民眾對反核、非核家園的支持度也必受影響,甚至民進黨政府也會有不得不低頭、先顧好充份供電的壓力。因為限電之影響是全面且深遠;短期而言是民眾生活不方便、企業生產受影響、經濟成長下滑,長期而言則是已低落的民間投資意願再受打擊,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創造就業能力形成重擊。

要能順利度過今年的缺電危機,就要靠台電、也就是經濟部。經濟部長李世光雖然對外保證今年不缺電,強調供電穩定是經濟部今年最重要的任務,但對比過去,這個保證是否實踐仍待觀察,因為外在變數太多、也有太多經濟部與台電都難完全掌控的變數。

民進黨的能源政府一直存在幾個基本的問題與矛盾無法化解:一個是全面廢核,讓全台供電少了18%,民進黨的規劃是要大幅增加綠電(主要是太陽能與風電)替代。但實際上不穩定的綠電是無法取代穩定、且能24小時供電的核電作為基載;第二是綠電成本仍高於火電與核電,為了鼓勵綠電政府又提高收購價格,未來電價要維持總統與其它官員再三強調的「不漲價」,難矣!

第三是政府既知綠電無法作火基載,為了供電穩定又悄悄增加火電機組,但此舉必須增加碳排放量,此違背台灣承諾的減碳目標。最後則是綠電增加與核電減少之間的時間落差難以彌平,雖然傳出許多地方「熱衷種電」、離岸風電廠亦有進度,不過其進度遠落後核電除役時間,單是輸配電網的問題就無法短期解決,廢核電與增綠電的時間落差也是一大問題。

即使今年能僥倖過關,明年之後還是有核電機組陸續除役、供電吃緊的壓力,同時也仍要面對綠電如何加快腳步、減碳與增加火電之間矛盾的調和、綠電增加與電價不漲承諾的衝突,當然還有廢核後要增加綠能、火電的龐大投資,對台灣形成的財務壓力是否能承擔等問題。這些問題與困難未能解決,既可能讓反核成果減損,更可能陷台灣經濟於災難,全面廢核、非核家園之終點似近又遠,蔡政府能在不引發經濟負面衝擊下,圓滿完成嗎?


相關報導
「監督2025廢核承諾」 反核團體:3月11日南北串聯大遊行
提前關閉境內所有核電廠?瑞士公投說「不」

Let's block ads! (Why?)



via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ma2rPO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travel&max=3, then send me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