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眼見為憑」,人是視覺的動物,大多數情況下偏好用眼睛來解讀事物,但當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東西,或探索未知領域時,其實聽覺要比視覺更加敏銳。
人類的耳朵可以辨識低至20赫茲,高達2萬赫茲的高低音,即使是一根針掉在地上的細微聲響,也能聽得一清二楚,同時又能承受搖滾演唱會現場的強大音浪。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耳朵比眼睛更擅長揪出訊號的差異變化,其敏銳度高出視覺百倍,想像一下聆聽別人彈奏鋼琴名曲時,樂手只要稍微失神,慢個千分之一拍,馬上就會讓你覺得哪裡不對勁。
擁有如此敏銳知覺卻不善加利用,殊為可惜,尤其面對網路上浩瀚的資料量時,更是如此。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一家資料處理公司SAS最近開發出一套稱作「圖表加速器」的瀏覽器附加工具,只要使用者打開內含圖表的網頁時,程式就會自動掃描,將網頁裡的曲線圖和表格轉換成一連串音階,化為悅耳的鋼琴聲。
舉例而言,當你上網查詢美國房貸數量的圖表時,開啟「圖表加速器」工具,就會聽到在2008年以前激昂高亢,然後驟然下滑低盪的鋼琴樂聲。
SAS公司認為這套工具可以開啟資料分析更多可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和運用網路上的多樣資訊。其實類似「圖表加速器」這種「音響化」技術,不只民間科技業看好,就連太空總署NASA也相當重視,幾年前就開發了一套xSonify程式,專門處理天文望遠鏡和太空船傳來的大量資料,將觀測數據轉成數位音效,協助天文學家研究分析。
表面上,這些工具的主要功能是輔助視障人士,但由於人類聽覺在辨認模式和多工處理上的優越能力,過去不乏有重要的天文發現,是被「聽」出來的例子。像是曾在TED大會發表演說的美國盲眼天文學家Wanda Merced,就是利用NASA的音響化程式,偵測到伽瑪射線爆發的低頻音響,因而做出其他明眼科學家都忽略的研究發現。
從福島核電廠周遭的蓋格計數器,到地震測量儀,聲音原本就是資料分析的重要一環,但現今各地許多研究團隊仍在開發音響化技術的無限可能,譬如在醫療應用上子宮頸癌細胞的篩檢,或是飛行器製造過程蒐集的測試數據,常因資料量過大而被肉眼所忽略,但若轉化為聲音訊號播送,往往只需短短幾秒,就能「聽」出問題在哪。
資料來源:Quartz, The Economist, Earthzine
延伸閱讀
美歐「簽證戰爭」開打!反擊美簽 歐盟取消美國人免簽待遇「機動戰士鋼彈」實物大小模型來了! 快來回顧鋼彈模型成長史搶救母語!美日混血教師籲沖繩人找回在地認同【北韓跟你想的不一樣】 喝拿鐵啖牛排開小飛機 平壤新貴奢豪闊綽